文 | 谢东杰杠杆炒股在哪里申请
日前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》(下称《若干规定》),提出了七个方面21条举措,并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。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不能被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束缚手脚。《若干规定》直击束缚基层干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沉疴,为基层减负和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提供了制度遵循。贯彻落实好《若干规定》,要从思想根基、能力建设、制度赋能三方面协同发力,将基层减负实效转化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持久动能。
夯实思想根基,激活“想干事”的精神密码
《若干规定》出台一年来,切实破形式主义之弊、减基层负担之重,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、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,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积极成效不断彰显。同时也要看到,当前基层中一些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依然顽固多发,既有反弹回潮的老问题,也有隐形变异的新乱象。在《若干规定》出台一周年之际,规定全文对外发布,释放出深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。
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深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任务。严格执行《若干规定》,统筹为基层减负和为发展赋能,才能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,引导广大党员、干部积极担当作为,有更多精力抓落实。当前,要通过突出主题主线、健全宣讲机制,不折不扣落实《若干规定》各项要求,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、为实干撑腰、为发展赋能,夯实基层干部思想根基,激活干事创业的精气神。
强化能力建设,锻造“能干事”的过硬本领
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,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。”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首要前提,在于对重大原则问题时刻保持政治清醒、立场坚定。唯有学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、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,方能在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的考验面前站稳政治立场、把准政治方向,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。
面对时代变革的浪潮,基层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,有的基层干部陷入“能力不足”的焦虑与“群众期待”的落差交织叠加的“本领恐慌”。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“神经末梢”,基层干部能力建设至关重要,要通过强化为民服务能力、议事协商能力、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等,锻造“能干事”的过硬本领。
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、先行地、实验区,改革发展中基层工作的新情况、新问题也会更早出现、更加突出,对基层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当前,要紧扣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在大湾区建设、科技创新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、绿美广东、平安广东等领域“精准滴灌”实施培训,切实强化基层干部履职能力,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可探索构建“实战实训”培养体系,在实际工作中持续锤炼基层干部的实践能力。
完善制度赋能,构建“敢干事”的容错机制
新时代新征程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繁重,矛盾挑战错综复杂,迫切需要基层干部勇于担当、攻坚克难,敢啃硬骨头、勇挑千斤担。同时也要看到,现实中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干活越多,越容易被人挑错,这种“挑担子反被打板子”的情况对基层干部造成严重困扰,害怕做得越多、错得越多。要最大限度释放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,必须完善制度赋能,构建“敢干事”的容错机制。
精准容错纠错,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构建清晰规范的容错纠错边界体系。一要细化正面清单,明确可为空间。聚焦改革的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和攻坚任务,以清单方式界定权责边界、规范操作流程,为基层干部依法履职、规范用权提供明确指引,知晓“应该干什么、应该怎么干”。二要厘定负面清单,划清纪律红线。系统梳理基层工作中易发多发的典型性、普遍性、倾向性问题,划定不可触碰的“红线”“底线”,详列具体问题、潜在风险、相应的法规条款以及预防措施,立起警示标尺,定性量纪执法更加规范化,消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,激发其敢闯敢试的锐气和勇气。
精准减责免责,倡导“尽责可免责、失责共担责”,建立科学审慎的责任界定程序。对基层干部在推进改革、探索新兴领域中遇到的问题,应客观公正地厘清责任边界,旗帜鲜明保护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探索建立容错减责免责“2+N”会商审议机制,其中“2”代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,“N”涵盖拟被追责问责对象所在单位主要领导、业务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代表等。通过多方参与、集体研判、综合考量履职过程中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动机,精准界定责任性质与归属,推动减责免责规范化,多措并举提升容错纠错机制的公信力与鞭策力。
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
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24CDJ069)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(GD23YXY07)阶段性成果杠杆炒股在哪里申请
华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